2012年9月20日

有額外收穫的日出行跡

一年中,每天在同一時刻記錄太陽的位置,你將會得到形狀近似數字8的曲線,日行跡。 這張照片拍攝於東歐亞塞拜然共和國首都巴庫市裏海港邊的一條木行道上往東方看的景像。照片裡,你可以看到裏海以及17個獨立的剛昇起的太陽影像,每個影像都是在格林威治時間02時31分拍攝,由於觀測時間是今年的四月二日至九月十六日,所以照片中的太陽行跡像是缺少一部份的數字8。 臨近地平線的兩個太陽,分別拍攝於三月二十日及九月二十二日,即我們所熟知的春分與秋分。 而最左邊、上面的太陽是在夏至六月二十日拍攝,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的緯度達到最北的極值。 當然在這計劃周詳的日出行跡觀測計劃裡,七月六日拍攝時有額外的小收穫,那就是金星凌日。你可以在照片裡最上面偏右的太陽上,看到有一正在穿越太陽的小黑點,這就是金星。 影像提供: Copyright: Tunç Tezel (TWAN)

忍辱第一道

受別人的攻擊或批評,應當忍受。即使是受了冤枉,也得忍,甚至還要感謝人家讓你有機會修「忍辱」「無忍不成道」,能忍的人才是智者
忍辱不是有心理準備的,既不是說「我要忍辱」,亦不是感覺「自己在忍辱」,如果這麼想,就是還「有相」。要對鏡不感覺,如人家罵你時,你不覺得人家在罵你,這才是「無相」的真忍辱
打擊我們的人,不要認為他是壞人,其實從修道上來講,反而是一種逆增上緣,有助我們的修行。會轉境的人,曉得藉這個境來磨鍊修忍辱以成就道業,內心還要感謝他,因為這就是西方的資糧。要接受、要承受,不要跑去哭,否則豈不是太傻了
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也不去罣礙,這樣的話,不但宿世的業緣消除,而當下自己心中便能平靜,既無煩惱,又能增長福慧。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為守持的第一道。因為忍辱是最大的福德之源、能行忍辱的人,福報最大,能增加定力、消除業障、開啟智慧。廣欽老和(法語珠璣)

2012年9月12日

美麗大地 (Planet Earth)

Planet Earth: Amazing nature scenery (1080p HD) 美麗大地

2012年9月10日

奇異果多纖維酵素 健康減重第一名

藍心湄靠吃奇異果,兩個月狠甩五公斤,日本的水果博士本橋登先生在57歲時開始實施早餐奇異果減肥法,12個月減了10公斤之後,至今已10多年仍未復胖並維持健康;營養師分析奇異果果肉擁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加上消化酵素,對於排宿便及腸道蠕動有幫助,是水果中首推排毒第一名。

以往許多女生為了減肥,總想透過節食快速見效,營養師就表示,這樣的結果往往導致因營養攝取不足,出現頭部暈眩,上班體力不支,甚至有些人每天只吃一餐,反而導致胃餓過頭,吸收力更快,結果得不償失。而且還因為營養不均衡,反而讓肌膚狀況跟氣色都越減越糟。

真正的健康減肥方法並非短時間速成,而是為了可以長久保持健康苗條的方式才是正確的觀念。因此營養師呼籲在減肥的過程中要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以求同時保持營養的均衡並真正的從內在五臟六腑變得更加健康,進而達到外在的窈窕與好氣色。

美國紐澤西州立羅格特大學博士Paul LaChance在一份 「水果對維持健康及疾病治療的營養評估及建議 」報告中指出,奇異果被認為是營養密度最高的水果,熱量又非常低,每一百克才53卡路里,同時又具有高鉀低鈉的比例,可以調解血壓,協同其他豐富的生物礦物如鎂鈣等讓身體維持鹼性的狀態。

尤其一顆奇異果含有豐富抗氧化維他命C、維他命E,加上豐富葉酸、膳食纖維(每百克奇異果肉約3.4g纖維)與酵素,根據美國食品研究調查,奇異果中所含的纖維,可以幫助排便,尤其是對有便秘症狀的人來說,有清除宿便、減少毒素累積的效果。

像是許多女明星分享減肥祕方時,總把奇異果當做良伴,像是在餐前吃顆奇異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過量進食;餐後再吃一顆,有助於消化與排出廢物。尤其是中秋節烤肉盛宴即將到來,是引起肥胖的危機食節,美食專家就建議,如果想要烤肉吃得健康,不妨用青菜取代土司包肉,裡面加上奇異果,酸酸甜甜的滋味,還能排解油膩,身體也更清爽。

為何奇異果可以達到如此清爽效果?答案是因為奇異果有獨特奇異酵素,可以將油脂分解,讓容易堆積在腹部的脂肪,藉由這類酵素分解體內脂肪,之後再藉由可溶性膳食纖維包覆脂肪,讓其在經過消化器官時,不會被人體吸收,而順利排出體外。

最後營養師也強調,若要看到減肥效果,首重規律地定量的食用奇異果,一天建議可吃1~3顆左右的奇異果,例如可搭配每餐一顆的方式最為容易記憶,且吃奇異果後可以補充一杯左右的溫水,讓酵素的作用更順暢;正餐不要過量,餐與餐之間如果餓的話,不如搭配一些低糖(或無糖)豆漿,都可以幫助身體增加飽足感,還能同時補充蛋白質,相信可以減得健康又漂亮。
NOWnews 新聞網

2012年9月5日

藍月高掛

昨天(2012/8/31)是農曆7月15日中元普度,正值滿月,也是難得的「藍月(Blue moon)」。
「藍月」是指一個月內有兩度滿月,8月2日時值農曆6月15日,昨天則是8月的第二度滿月,下回得等到2015年才能再見「藍月」。自由電子報

德國上空的大氣輝光

大氣會發光嗎?是的,不過不大容易觀測。如果一切條件適當,那這發生在高達90公里處的微弱發光也是可以被觀測的,特別是透過廣角鏡頭以及長時間曝光下,更加簡單。同樣的發光現象,若從繞著地球的酬載上觀測,往往向下拍攝就能觀測到,就像是覆蓋在地球表面上的弧型輝光。這張照片彎曲的地表上,在米色的雲彩之間,飛機後,遙遠星光前方,可見到部分的綠色帶狀大氣輝光。這輝光是太陽光的紫外波激發了原子,然而波狀模樣則是因為向上大氣重力造成的密度波動。這張影像拍攝於七月中的德國Weikersheim閃電極光都能使大氣發光,但是源自於粒子碰撞的發光現象往往較為短暫。影像提供與版權: Jens Hackmann

地球上的颶風路徑

 你會害怕颶風(hurricanes)嗎?了解颶風過去的行經路徑是十分有用的,上面這張全球地圖展現了自1851年迄今的颶風路徑。然而有些資料過去久遠而不可考,颶風會因為生成所在的地點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名字,有些地方稱為氣旋(Cyclones)或是颱風(Typhoon),這張地圖說明了颶風通常從海面上誕生,這是因為海面暖濕的水氣是颶風生成的能量來源。從影像中還能說明颶風不會穿越赤道,也不大會從赤道附近誕生,這是因為在赤道附近的科氏力(Coriolis effect)接近零,而科氏力又是颶風旋轉的來源。科氏力也會影響到颶風移動路徑,從影像中可看出颶風的弧狀軌跡。然而,颶風長程演變與發生率仍舊是重要的科學議題,但是從過去20年來的證據中顯示,平均來說在北大西洋的颶風往往是比較劇烈的。影像提供與版權: John Nelson, IDV Solu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