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18日
冰島上空的極光和奇形雲朵

太陽的閃光譜
在11月3日全食階段的短暫期間,太陽的可見光譜從吸收譜變成發射譜。這張取景時間精準的影像, 是用望遠鏡頭與繞射光柵所記錄的,而拍攝這個稍縱即逝事件的地點則在非洲赤道的加彭共和國。當日盤明亮無比的光被月亮遮住了之後,通常所見的太陽光球層吸收譜就隱藏起來,此時位在太陽纖薄弧狀色球層的各種原子所發出的光,經過繞射光柵後,開展成影像中全食日右側的彩色光譜。其中,最明亮的色球層發射線是來自氫原子,包括最右端的紅色氫-阿爾發線 (H-alpha)和左端的藍色氫-貝他線 (H-beta)。明亮的黃色發射線則來自氦原子,而氦也是唯一首先發現於太陽的閃光譜中的元素。(H-alpha 656.28奈米;H-beta 486.14 nm) 影像提供與版權: Constantine Emmanouilidi
《小檔案》量子力學與多重宇宙
量子力學是20世紀初由德國學者普朗克(Max Planck)等物理學家所創立,用以觀察微觀物質世界,並透過計算解釋無法直接看見的現象。每一個宇宙擁有獨立的時空(time space),量子力學幫助我們觀察多重宇宙的存在。人類至今無法真的「看見」多重宇宙的原因,就是我們無法從這個時空跨越到另一個時空,也就是另一個地球,這個概念曾被拍成2011年的電影「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
量子力學證實:意識不死
人到底有沒有來生?這個問題長久以來被宗教界討論,但從未被科學界證實。現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克森林醫學院大學教授蘭薩(Robert Lanza)聲稱,從量子物理學(Quantum physics)角度出發,有足夠證據證明人死後並未消失,死亡只是人類意識造成的幻象。 蘭薩聲稱他在量子力學中找到證實「人死但未消失」的證據。他提出生物中心論(biocentrism)支持自己的論點,指稱是生命創造宇宙,有個人意識才有宇宙的存在,實質上的生命與生物是真實世界的中心,接著才有宇宙,宇宙本身並不會創造生命;意識使得世界變得有意義,時間與空間只是人類意識的工具。 死亡只存在意識當中 蘭薩指出,就此論點來看,我們所熟知的死亡其實並不存在,沒有確實的邊界可用來描述或定義死亡。我們一直被教導「人終有一死」,但本質上死亡只存在我們的意識當中,生命只是碳元素與其他混合分子的活動,一段時間後又回歸大地。 簡單來說,人只知道肉體會活動,但蘭薩的研究發現,人在心跳停止、血液停止流動時,即物質元素處於停頓狀態時,人的意識訊息仍可運動,亦即除肉體活動外,還有其他超越肉體的「量子訊息」,或者是說俗稱的「靈魂」。 他說,生物中心論類似「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s)」:當下所發生的每件事情,在對等的多重宇宙(Mutiple Universes)中也同時進行,當我們開始質疑、重新思考關於時間與意識的問題時,也同時影響另外一邊對等的我們的意識。當生命走到盡頭,即身體機能盡失時,蘭薩認為,還會在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 蘭薩還以量子力學中的「雙縫實驗(Double-slit experiment)」說明,射向兩條細縫的光子呈現在螢幕上並非兩條光帶,而是許多光斑,證明粒子的運動會被個人的感知(perception)所影響;若以顏色為例,我們所知的天空是藍色的,倘若大腦細胞改變,讓天空看起來是綠色的,那麼天空真的是藍色,還是只是我們的意識感知?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
小肚臍也會有大麻煩 避免堆積污垢 需要適當清潔

小芳來到診間,露出的肚臍又紅又腫,而且從肚臍流出惡臭分泌物。檢查後發現,她的肚臍內有膿液慢慢流出,進一步仔細清潔,發現肚臍內長了一粒如牡蠣大的化膿性表皮囊腫(俗稱粉瘤),經過清創、多次換藥及抗生素治療,肚臍腫痛的情況明顯改善。
◎肚臍會有臭味的分泌物且有紅腫疼痛情況,稱為肚臍炎,此發炎情形可以分為先天和後天的因素。
●先天的因素是指在胚胎時期,肚臍包含了臍尿管及臍腸繫膜管等結構,正常嬰兒出生後這些結構就會完全閉鎖,但如果有閉鎖不全、瘻管、囊腫或殘留組織等異常發生,就可能有分泌物或感染的情況。
●後天的因素則是新生兒殘留的臍帶消毒不完全,或是人為的搔抓,造成肚臍周邊有傷口,進一步引發細菌感染。
常見的症狀包括紅腫熱痛,甚至有化膿性分泌物,如果隨便敷草藥、擦膏藥任其惡化,有可能會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或壞死性筋膜炎等併發症,嚴重時恐危及生命。
肚臍炎的治療,一般需要接受傷口換藥及抗生素治療,但感染嚴重時,甚至需要傷口清創手術處理。
在傳統觀念中,部分人認為清洗肚臍會有腹痛、腹瀉等症狀,所以肚臍最好少碰為妙;但長期不清潔的狀況下,會造成肚臍堆積污垢,引起黴菌孳生及細菌感染,所以肚臍還是要適當清潔。
不過,若是清潔不當,則容易造成肚臍受傷而發炎。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洗澡時,簡單清洗即可,同時力道不要太重。
如果肚臍紅腫、疼痛,應儘快就醫檢查,因為小小肚臍眼也會造成大麻煩,千萬不要因為害羞求醫,延誤了病情。(作者為彰化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