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研究稱睡眠好有助於提高記憶和學習

科學家發現睡眠質量好可以改善學習和記憶力。
中國和美國的科研小組利用高倍顯微鏡技術捕捉到了人在睡眠時腦細胞之間神經元的觸處。
該項研究被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研究顯示即使是最強化的訓練都不能代替所損失的睡眠。
專家們說,這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研究,它揭示了記憶的原理。
睡眠對學習和記憶的重要性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人在睡眠時大腦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一直備受爭議。
紐約大學以及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顯微鏡觀察正在睡覺或是缺乏睡眠的動物。
研究發現正在睡眠的老鼠大腦的神經元之間的聯繫要多得多,因此它們能學習更多的東西。
研究人員還發現深度和慢波睡眠對記憶力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在這個睡眠階段,大腦並沒有閒著,而是「回放」白天早些時候的活動。
研究人員表示,睡眠可以提高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這一點是新的發現,之前沒有人知道。研究人員還說,人在睡眠時大腦並不是安安靜靜的,它有助於腦細胞之間進行聯繫溝通。
去年,人們還發現睡眠幫助大腦清除「垃圾和毒物」。因此,現代人睡眠不足令人擔憂,尤其是一些人對睡眠不足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認識不足。
睡眠不足可能引發癌症、心臟病、二型糖尿病。感染和肥胖症等。
福斯特教授認為,如果睡眠好了我們都將可能成為「更好的人」。資料來源:BBC中文網

一些慢性疼痛“有可能是遺傳的”

英國的研究人員說,有4種慢性疼痛性疾病與基因有關,這就意味著它可能是遺傳的,至少部分跟遺傳有關。
這4種疾病包括過敏性大腸綜合徵,肌肉骨骼痛,慢性盆腔痛,以及乾眼症。
研究人員對8000多對雙胞胎進行了研究,發現這種現象在同卵雙胞胎中非常普遍,因為他們的DNA(脫氧核糖核酸)是相同的。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The King』s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小組說,此發現可以有助於他們最終治療和控制這些症狀。
當然,除了遺傳以外,環境也可能起到一定的影響。通常一個人會得什麼疾病其遺傳因素佔三分之二。
研究人表示,他們還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找到到底是哪些具體的基因在起作用。慢性疼痛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更長。這種病非常常見,而且也有很多致病原因,因此很難辨證和治療。
同時一些其他的身體疾患也會引起疼痛,因此據信疼痛可能與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大腦在接收到這樣的信號後身體就會感到疼痛,儘管沒有明顯的組織損傷。
醫學專家非常希望能夠了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以便改善那些飽受疼痛折磨的上百萬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些專家懷疑有些患者可能有這方面的基因誘因,因為許多人有著相似的症狀,而且往往有著一種以上的不同慢性疼痛疾病。這也是為什麼研究人員從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下手進行研究,因為這樣可以做清楚的比較。
研究人員說,這些研究就是想了解基因和環境因素到底在慢性疼痛疾病中的角色和關聯。
其研究成果將為慢性疼痛的患者提供更好的療法。資料來源:BBC中文網

食慾不振且頭昏腦脹 恐是暑濕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正逢春夏交際時節,天氣不穩定,臨床上,因食慾不振、腹部悶脹甚至頭昏腦脹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思帆指出,主要是因暑日濕氣侵犯人體的表現,多好發在脾胃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身上。
目前醫學解釋食慾不振、腹部悶脹又被歸類為急性胃腸炎,透過藥物或輸液補充等就能有效紓緩;陳思帆說,以傳統中醫來看,脾胃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體內氣機原本就不順,導致外濕引動內濕,就容易出現頭暈、腦脹、四肢肌肉沉重等症狀。
醫師陳思帆進一步說明,若屬症狀輕微者,則可煮食綠豆、紅豆湯等,利用食療方式紓緩症狀,另外,也可採以按摩穴位達到自我保健,像是頭部的太陽穴、手部合谷穴或是下肢陰陵泉等,按壓3至5分鐘,若是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則可按壓內關穴,幫助紓緩症狀。
平時除了應選擇穿著透氣的衣料,進出冷氣房也應保持頭身乾爽,飲食上,也應盡量減少冰涼等食物,降低濕氣進入體內,導致阻滯於腸胃;陳思帆提醒,保持良好作息,且配合運動就能遠離症狀纏身,但若症狀持續嚴重,則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