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

研究:細菌接觸太少導致英國人過敏增多

英國有三分之一的人患過敏症,花粉、花生、橡膠、貓狗寵物等過敏原每年讓20,000英國人進醫院看病。

但是過去幾代英國人並不那麼常見過敏症,現代社會患有過敏的人比幾代以前大大增加。
科學家試圖找出現代人比過去的人更容易患有過敏的原因,並研究得出了多個結論。


細菌「太少」

我們每個人從頭到腳都被細菌包圍著,皮膚上,口腔裏和腸胃裏,這些細菌的數量是我們自身細胞數量的10倍。

對於訓練我們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發揮功能來講,這些細菌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但是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西方人身上和居家生活環境裏的細菌種類,和發展中國家的人相比遠遠來得少。

科學家發現一個以狩獵為生的傳統部落,生活環境的細菌種類更加多樣化,但是患過敏的人卻只有1,500分之一。與此相比,英國三個人裏面就有一人有不同程度的過敏。

抗生素

除了生活環境的細菌種類和數量之外,科學家相信現代社會人們更容易患過敏症還有其他原因。
英國現在有四人之一的新生兒是通過剖腹產出生的,挪威研究發現剖腹產胎兒更容易患有氣喘。

科學家認為,嬰兒出生時在產道接觸到的細菌有助於防止他們日後發生過敏。因此剖腹產的增加也使更多兒童具有過敏體質。

母乳內含有最多900種細菌,難怪全部以母乳餵養的孩子患過敏的機率更低。
抗生素本來是救命的藥物,可以用來殺死細菌,但卻也殺死了那些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細菌。
英國科學家發現,過早使用抗生素會讓濕疹發作機率增加40%。

走出戶外降低過敏

現代社會的兒童生活環境細菌比以前更少這是毋庸置疑的,現代兒童患有過敏的人也更多。
現代人一天24小時裏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室內,錯過了與戶外種類繁多的細菌接觸的機會。
因此可以說,要降低過敏機率最容易的方法就是走出戶外,不管是遛狗或是走路上學,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對人體有益。資料來源:BBC

黃石公園上空的銀河

銀河不是由冒蒸汽的湖泊所造成的。這灘寬度約10米的多彩水體,是美國懷俄明州黃石國家公園內的Silex溫泉。在人為燈光的照耀下,其色彩來自溫泉裡不同層的細菌所發出之暈光。溫泉所冒出的蒸汽,是受到稱為黃石熱點的下方深層岩漿庫之加熱。高懸在頭頂、由數十億顆恆星聚成的亮帶,則是遠在後方和前景不相干的我們銀河系之中心盤面上圖是由上個月底拍攝的16張影像所合成之全景。如果黃石的熱點,像它在64萬年前造成超級火山爆發的話,大部分的北美將受波及。 影像提供與版權: Dave Lane

2014年8月24日

想吃肉 還是想環保?

每年我們都會養活並吃掉650億隻動物,那可就是地球上一個人幹掉九隻動物。如此一來,地球受得了嗎?想當個負責任的「肉食者」嗎?這個答案還真不好說。

我也是個喜歡吃肉的人。但我知道,要想滿足地球上數十億和我喜好相同的人,地球要付出代價。
地球表面有三分之一的冰川融化是讓飼養動物給弄成的,無論是肉被我們吃了,還是產的奶被我們喝了。

我們產的大約30%的糧食都餵了牲畜了。所以,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顯示,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裏面,有14.5%就來自飼養牲畜,這個比例和全世界的汽車、飛機、船舶和火車加在一起排放的一樣多。
如果這個聽起來還不夠嚇人的話,據說未來40年裏,隨著人們更有錢了,我們吃肉的總量還要再多一倍。這該如何應對呢?

溫室氣體


為了尋找答案,我特地去了全世界最能吃肉的國家之一的美國。

在堪薩斯的弗林特希爾斯大草原上,這裏的牛仔們、和牛仔妹妹們放養牲畜的歷史已經有150年了。

這裏的牛在被屠宰前,自在地生活在山坡上,完全是一副最理想的畜牧畫面。

但這裏面隱藏著一個大問題。當我走進這裏的牛群沒多久,我隨身攜帶的甲烷探測儀就達到報警的峰值。這要是在油田裏,這個通常用來提示危險氣體洩露的裝置早就叫喚起來了。

這說明,這群牛正製造著超大量的甲烷氣體。

一頭牛每天打嗝、放屁就能釋放500升甲烷。那要是15億頭牛同時放屁、打嗝的話,可想而知我們的地球得承受多少這種溫室氣體。
你可知道,在溫室氣體裏,甲烷可比二氧化碳厲害25倍。
而「罪魁禍首」就是牛吃的草。要想減少牛在消化草時釋放的甲烷,就得給牛「改食譜」。

我在得克薩斯看到一種完全不同的飼養方式,成千上萬的牛吃的不是草,而是在圈裏吃一種用玉米、脂肪、生長激素和抗生素做成的東西。

這玩意聽起來很不環保,但這裏的負責人因格勒(Mike Engler)說,他們的飼養方式「更綠色」、對環境的危害更小。

相比傳統的畜牧方式,這種配方食譜讓牛長得更快、釋放甲烷更少。調查顯示,甲烷釋放量差不多少40%。
雖然英國還沒採用這種養牛方式,但這種集中飼養、吃玉米的牛確實排放溫室氣體的量少了,似乎也更環保了。不過,牛的日子可不好過了。

吃什麼


那我們怎樣才能既解饞,還能減少禍害環境呢?

科學家們通過一種叫做「生命圈」技術得出數據顯示,最影響環境的就是吃草的牛和羊,而雜食的豬和雞就好些。
 
吃貽貝、也就是俗稱的「海紅」,是最環保的,飼養「海紅」幾乎不消耗任何能量。

不過,標榜自己「環保」的人還是有難題。「最環保」的雞可不是自然放養、或是「Organic」(中國稱為「有機」)的,而是那些圈在籠子裏集中飼養的雞。

要不就嘗嘗昆蟲、多吃魚,甚至是「人工肉」來攝入動物蛋白,但目前這些選項都不令人滿意。
就我的經驗而談,吃肉最環保的辦法就是吃「海紅」。
從海里到餐盤上,英國舍特蘭德地區養殖的「海紅」非但不會釋放溫室氣體,它們還會吸入二氧化碳,並鎖定在貝殼裏。
那就炒盤「麻辣海紅」,怎麼樣?資料來源:BBC中文網


2014年8月4日

澳洲.布里斯班市的帶斑日出

從地球.澳洲.昆士蘭省東南角的布里斯班市看出去,這幅組合都市景觀的天際線之燈火後方襯著晨曦。影像使用了太陽濾鏡,接下來每隔3.5分鏡進行曝光一次,以記錄7月8日的冬天日出與橫過可見日盤、大小和行星相當的黑子。這些太陽黑子,標誌了帶著捲曲磁場的太陽活躍區之所在。雖然太陽已開始離開活動週期的極大期,然而,這種活躍區的強烈日閃和爆發仍不斷產生日冕物質拋射(CMEs),把龐大成團的高能粒子噴入我們美麗的太陽系裡。影像提供與版權: Stephen Mudge

美國「痊癒」艾滋女童體內再現病毒

一名在美國出生的艾滋女童,原被認為由於早期治療已完全消滅了體內的艾滋病毒,但是似乎並非如此。

這個代名為「密西西比」的4歲女童,出生時因為從母體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很早就開始投藥治療。
今年3月前,雖然已經將近兩年沒有接受任何治療,但是其體內均未檢驗出病毒。被認為「完全治癒」。不過在上周的檢查之後,醫生表示確認她的體內仍帶有病毒。

相關研究人員除了表示失望之外,也說將重新檢討早期投藥治療所謂「艾滋寶寶」的垂直感染嬰兒,看療程是否需要修正。
研究人員本來認為「密西西比女童」可以一輩子不用擔心艾滋病的問題。

使用抗艾滋病藥物可以令感染者血液中檢驗不到病毒,但是目前也知道艾滋病病毒會藏身在腸和腦等器官中。
所謂早期投藥,就是在新生兒出生幾個小時之內,給予抗艾滋病病毒逆轉藥物,在病毒進入所謂藏身區之前,將其消滅。

之前的案例似乎相當成功,但是從「密西西比女童」的例子看來,顯然並非如此,反而提醒了世人,要治療愛滋病有多麼困難。

直至目前為止,只有一名名為布朗的男子被認為是被治癒的艾滋病患者,但是他的治療方式不同。
2007年,布朗接受了骨髓移植手術,骨髓捐贈者是一位因為罕見基因異變而具有抗艾滋病能力的人,布朗迄今沒有出現艾滋病的病徵。資料來源:BBC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