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日

氣象專家:今後兩年地球氣溫「最高」

英國氣象局專家警告,今後兩年全球氣溫可能會創紀錄。
氣象專家說,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對自然氣候變化規律的影響加劇,全球氣候將會發生重大的變化。
研究顯示,在太平洋,一個重大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發生,它會造成全球氣溫升高。

有熱有冷

但研究也顯示,在全球氣溫普遍升高的同時,歐洲的夏季可能在今後一段時間變得更涼快。
科學家確認,2015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已達到或接近紀錄水平。
科學家說,不斷增加的碳排放造成的綜合效應,與大洋自然的長期變化週期加在一起,使氣候系統變得「非常有意思」。
科學家相信,重大的氣候變化正在發生。
專家說,在太平洋,一個規模與1998年類似的新的厄爾尼諾現象正在形成。
太平洋的洋流每5年左右出現一次倒流,因此引發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一般會導致全球氣溫上升。
但是,專家說,北大西洋多年輯震蕩(AMO)使得北大西洋正在轉入漸冷期,因此可能會抵消部分氣溫上升的影響。
歐洲在今後10年中也因此可能會經歷更涼快和乾燥的夏季。資料來源:BBC
厄爾尼諾-南方振盪現象英語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或厄爾尼諾/拉尼娜-南方振盪是發生在橫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一種準周期英語Quasiperiodicity氣候類型,大約每5年發生一次。南方振盪是指東太平洋赤道區域海面溫度(厄爾尼諾事件時變暖,拉尼娜事件時變冷)和西太平洋赤道區域的海面上氣壓的變動。這兩種變動是相互聯繫的:東太平洋的暖洋階段,即厄爾尼諾,伴隨着西太平洋的高海面氣壓;東太平洋的變冷階段,即拉尼娜,伴隨着西太平洋的低海面氣壓。[2][3]導致這種變動的機制仍在研究中。
這種氣候類型變動的極端時期,即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會在世界很多區域引起極端的天氣(比如洪水和乾旱)。依靠農業和漁業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太平洋沿岸的國家,所受影響最大。厄爾尼諾-南方振盪比較流行的稱呼常常省略為「厄爾尼諾」。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意指「小男孩」,指的是聖子耶穌英語Child Jesus,因為南美太平洋的變暖時期通常都在聖誕節附近。[4]

晚的超級滿月食

在今晚,明亮的滿月會變身為黯淡的紅月。今晚的月會特別明亮,是因為滿相是出現在繞地球橢圓軌上相對接近地球的位置。在大小和亮度上,今晚的滿月帶著超級滿月的稱號;不過“超級”的襃稱也許有些過當,因為和一般的滿月比起來,它只不過大上和亮上幾個百分點而已。而我們的月亮之所以會化身為黯淡的紅月,只因它經歷了一次月全食,形成月盤完全淹沒在地球暗影內的天象。而此時的暗紅色澤,則源自地球大氣所散射的太陽紅光遠多於太陽藍光。今晚的月亮也稱為穫月,因為它是最靠近秋的滿月,而此時恰好是地球北半球秋收的季節。超級滿月帶食相對罕見,上次的超級滿月食出現在1982年,下次則要等到2033年。今晚的超級滿月全食持續超過1小時,最佳觀測地點為日落後的北美洲、子夜的南美洲與日出前的西歐影片提供: NASA's GSFC, David Ladd (USRA) & Krystofer Kim (USRA)

在南極冰層之下偵測微中子

這些微中子到底打那兒來的?座落在地球南極附近的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已開始偵測幾乎不可見的高能粒子。這些幾乎不發生交互作用、差不多穿透整個地球才受到偵測的微中子,其源頭仍是一團謎霧。上圖所呈現的冰立方南極實驗室,有附隨的卡通顯示裝設在冰層之下、凍結在澄淨冰晶中的一串串偵測器。這些宇宙微中子的可能源頭,包括遙遠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周遭之狂暴環境,以及散布在宇宙遠處、最終產生伽瑪射線爆發的劇烈恆星爆炸。隨著冰立方偵測到更多高能微子中事件,從它們和已知天體的相關性,也許能解開這個宇宙謎團,也或許我們永遠不知其源。(Neutrino 微中子/中微子; IceCube Neutrino Observatory 冰立方微中子天文台) Astrophysicists: Browse 1,100+ codes in the Astrophysics Source Cod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