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7日

優勝美地國家公園的冬季夜晚

在這似畫的夜晚星空,銀河系盤面逐漸地爬上地球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華達山脈的另一端。 木星依然是冬季星空中那一顆最明亮的星;稍微偏右側看到的是與太陽位置相對的金牛座裡,淡黃色的畢宿五與畢宿星團。 往下接著的是獵戶座,它就像從群山組成的籬笆旁小徑走來;同樣地,在銀河系的另一側是雙子座,北河三和北河二這兩顆明亮恆星也逐漸升起。 而左上方御夫座的亮星,五車二,帶領著眾星開啟這和平的冬季夜晚的引領者。 影像提供與 版權: Wally Pacholka (AstroPics.com, TWAN)

〈吃對了 你也能瘦〉拒絕游離糖 少喝甜飲料

想減重又不想挨餓?不妨先從調整飲食組合開始。研究顯示,飲食中的「糖」量占比,與體重增減息息相關。刻意減少飲食中糖的占比,可以瘦下0.8公斤;若飲食中的糖量提高,平均會增加0.75公斤的重量。
研究人員建議,減糖飲食可以先從遠離含糖飲料開始。此外,也要注意遠離飲食中隱藏的糖。

這項研究刊載在《英國醫學期刊(BMJ)》。研究共分析過去已經發表的71項有關糖類攝取與體重相關的研究報告。結果發現,經建議減少「游離糖」攝取後,受試者平均會降低0.8公斤的體重(試驗期間最長8個月),反之,若增加「游離糖」攝取者,體重則增加0.75公斤。

雖然平均只能降低0.8公斤的體重,看起來效果不是很驚人,但研究人員認為,這至少證明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每人從「游離糖(free sugars)」攝取熱量不超過當天總熱量10%的減糖建議做起,確實是一個有助減緩肥胖問題的方法。

◎什麼是游離糖?
游離糖包括由食品製造業、廚師或是消費者自己加入食物中的單糖(葡萄糖、果糖)或雙糖(蔗糖),也包括蜂蜜中的糖,以及果汁、楓糖漿中的糖。

同樣是熱量、為什麼游離糖卻會讓人增加體重?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蕭敦仁醫師指出,這是因為這些額外添加的糖,通常是比較簡單的糖,升糖指數非常高,讓血糖一下子就很快上升、可是也降得快,當血糖迅速下降,就會讓人不知不覺又想吃東西。因此,整體的熱量攝取也會變高,導致體重增加。這也就是為什麼平常會提醒大家要吃糙米、少吃白米,要吃全麥粉、少吃白麵粉的原因。

◎減少游離糖攝取,該把握哪些原則?
以一個一天需要2000大卡的成年男性來說,若要遵守來自「游離糖」的熱量不超過10%,以每公克糖可以提供4大卡來換算,一天攝取的游離糖就不能超過50公克,也就是10顆方糖。至於一般活動量比較小的女性來說,一天所需的總熱量可能只在1600到1800大卡之間,則一天不能超過8到9顆方糖。

◎8到9顆方糖有多少呢?
以現在人最喜歡的手搖杯飲料來說,一杯知名連鎖飲料的微甜梅子綠茶含糖量就有10顆方糖。一杯全糖的手搖杯奶茶的含糖量則逼近100公克(將近20顆方糖)。也就是說,本來習慣全糖飲料的人,只要改喝微糖飲料,可以少10顆糖。然後再從微糖變成不加糖,又能減10顆糖。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麵包、甜點、果汁、巧克力棒、冰淇淋,甚至是早餐玉米片、烤肉醬都隱藏有看不見的糖。國外網站SugarStacks.com,就分門別類把各種食品中的糖分列出來,像是一小份的烤肉BBQ醬、可能有3顆半的糖,一球冰淇淋可能有6顆糖,一碗玉米片依其種類品牌差異含糖量可能從1顆到6顆不等。建議不妨選擇含糖量較低的玉米片,或是對半添加燕麥,把果汁換成水果等,以降低飲食中的糖攝取量。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2013年1月20日

〈健康小叮嚀〉該怎麼吃,才能促進鈣質吸收?

除了一般知道多曬太陽,可以促進身體生成維生素D,讓人體更能吸收鈣質之外,不妨把含鈣量高的食物與維生素C(如柳丁或檸檬)一起食用,如此一來,可以提高鈣的生物利用率一成以上,讓小腸吸收更多鈣。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吃錯了 再營養也不夠〉高纖加高鈣 選錯纖維恐浪費鈣

現代人重視養生,不只要保骨本、還要顧血管、清腸胃,因此,高纖高鈣產品非常受到一般人歡迎。不過,高纖加上高鈣,真的可以「一舉兩得」嗎?其實,如果選錯了纖維,恐怕反而會影響鈣質吸收,顧了腸胃、卻浪費了鈣!

研究: 高纖維飲食可能影響鈣吸收
根據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發表在《糖尿病照護期刊(Diabetes Care)》的研究顯示,分別食用高纖(一天25到50 公克)以及一般膳食纖維量(一天24公克以下)的飲食6週後,食用高纖飲食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血脂以及血糖都獲得改善,但是血鈣以及尿中的鈣卻明顯降低,顯示高纖維飲食可能影響鈣質吸收,也因此研究人員特別提醒,食用膳食纖維補充品的民眾、不妨與醫師討論,鈣質攝取是否足夠。

過去曾經有研究認為,小麥纖維會降低鈣質吸收且一減可能高達50%,相當於吸收減半。但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植酸所致;也因此,除了將兩者分開吃,不然或許也可以將早餐的牛奶麥片換成玉米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越來越多產品以高纖為訴求,那麼這些產品中的高纖是否也會影響鈣質吸收?
對此,有專家認為,這些產品添加的多半是菊苣纖維等可溶性纖維,而可溶性纖維不會影響鈣質吸收?甚至有研究指出,若添加的纖維是菊苣纖維或是果寡糖等可溶性纖維不僅不會影響鈣質吸收,甚至因為這類可溶性纖維有助腸道內的益生菌生長,反而可以提高鈣質利用率。因此,應該只要避開纖維質較粗的菜梗就可以。

不過,高纖維飲食可能影響鈣質吸收的研究主持人加格醫師(Dr. Garg)表示,目前並無法說明究竟是哪一種纖維影響鈣質吸收。他認為,足量攝取各類纖維對身體都有幫助,想要有足夠的鈣,又攝取夠多纖維的話,就從天然食物中攝取,例如花椰菜、木瓜、無花果、豆類等。

一天五份蔬果奶蛋 均衡攝取即可
台灣民眾普遍有纖維與鈣質都攝取不足的情形,只要均衡攝取,一天五份蔬果、奶、蛋,不須擔心纖維與鈣該如何吃。
至於如果要補充鈣片,藥師高啟峰建議,最好在飯後吃,因為鈣質在胃液分泌的酸性環境,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當然吃鈣片時,若能多注意一下進食時間,效果會更好如果餐前吃了高纖維的食物,最好能夠飯後兩小時以後再吃鈣片。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

2013年1月18日

科學家憂心全球文明將崩潰

全球健康專家對未來感到驚恐,他們清楚地預見一系列相互關聯的環境問題將導致全球文明崩潰。史丹佛大學保育生物中心(Center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主任Paul Ehrlich表示,「我們都非常驚恐。但我們必需告訴大家發生了什麼事,並齊心試圖阻止它發生。」

Ehrlich和他的共同研究者在知名科學期刊《皇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發表科學論文指出,由於「飢荒、流行病和資源短缺導致國家的中央控制體系瓦解,貿易中斷、必需品匱乏,將逐步導致崩潰」,因此,全球文明崩潰看來是可能發生的。

目前全球已有20億人承受飢荒之苦,人類最大的產業──糧食供應,已受到氣候及其他環境問題影響。報告作者群表示,「任何一個文明都會因為餵不飽你的人民而崩潰。」
他們的論文為〈全球文明崩潰是否可避免?〉(Can a collapse of global civilisation be avoided?),論文中提到氣候損害不斷上升、海洋酸化、大洋死海區(oceanic dead zones)、地下水枯竭、動植物滅絕等都是造成崩潰的驅動力。

這份包含了超過160份參考文獻、長達10頁的報告中諮詢了數十位地球各系統專家。Ehrlich本身是個傑出的生物學家,也是許多科學獎項的得主,他說明「我們訪談了許多世界頂尖的專家來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過度消耗自然資源與危害生活永續自然服務的結果是:如果70億人口都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水準,我們需要1.5個地球才足以維持下去。而如果每個人的生活方式都像美國人,我們需要另外4-5個地球才足以支持。

預測2050年全球人口將再增加25億,這表示再不改變的話,不需專家提醒我們也會得到文明將會崩潰的結論。
他認為,我們面臨數十億人可能死亡的未來,但目前為止為了避免災難的作為非常少。「決策者及大眾因缺乏地球運作的相關訊息或知識而不感受驚恐。」
2012年3月,全球科學家社群在倫敦舉辦「壓力下的星球」研討會,第一次提出「地球現況」(state of the planet)評估計畫。超過3000位專家總結道:人類正面臨「全球警報」(planetary emergency),我們需要即刻、大幅度的改變。2010年,由141國國內科學機構及國際科學聯盟組成的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提出警告「地球系統的持續功能如我們所知,正遭受風險」。
國際環境組織ETC組織(ETC Group)的領導人Pat Mooney表示,「目前情勢讓人絕望,且不見於新聞或是各國領導人待辦事項中。缺乏關注絕對是個悲劇」
Ehrlich在論文中提出解決方案的簡要介紹。然而,所有的解決方案都需要徹底的改變,包括:
•各國需極盡所能來降低燃油碳排放;
•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應納入所有政策及經濟決策;
•水及能源系統必需重新設計;
•農業系統必需從高石化、單一作物轉型為以生態為基礎的食物生產方式。
•韌性(Resilience)與適應性將是文明得以存續的基礎。
該論文中引用英國查爾斯王子的話,迎向這前所未有的挑戰的一個基本元素是「看到我們自己全然融入自然,而不是自立於這些支持所有生命的系統之外。」查爾斯王子總結道,「就大尺度而言,繼續維持過往的生活形態將是自殺的行為。」
※ 參考資料:IPS、英國皇家科學院學報。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2013年1月15日

太陽的芭蕾舞

 有時候,活躍的太陽看起來像在跳舞。在新年前夕,美國航太總署的繞日衛星─太陽動力學天文台捕捉到太陽表面令人印象深刻的日珥活動,這則縮時攝影的影片是以紫外光波段記錄了這四小時戲劇性日珥噴發; 特別的是,有趣太陽芭蕾舞姿之一是由於太陽磁場的劇烈活動,造成熱電漿流回太陽。 日珥活動的尺度範圍很大,可以把整個地球放進流動熱氣體所構成的布幕下。 典型的寧靜日珥通常發生在日冕物質拋射的時候,持續時間約一個月,這個時候是太陽會將熱氣體拋向太陽系。 產生日珥的能量動力學仍是研究太陽的主要課題之一, 特別是今年靠近太陽極大期,像這類爆發日珥太陽活動會變得很尋常。影片提供與版權: NASA/Goddard/SDO AIA Team

2013年1月11日

天冷補過頭 30歲女燒聲

國人喜歡冬令進補,最近天氣寒冷,不少民眾結伴吃麻辣鍋、羊肉爐或各種藥膳補品,但每個人體質不同,並非人人都能同吃一鍋。中醫師發現,最近因進補不當而就醫者增加2成,建議民眾吃藥膳補身前,最好先讓中醫師把脈,了解自身體質,避免補錯或補過頭。

先讓中醫師把脈 配合體質進補
一名超過30歲的女性,常常晚下班或熬夜加班,她很喜歡和朋友一起吃麻辣火鍋,後來發現身體乾癢且喉嚨沙啞,月經量也減少。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指出,麻辣鍋當中的薑、花椒是燥熱食材,這名患者常熬夜,身體較虛,吃麻辣鍋反而愈吃身體愈燥熱。

陳玉娟解釋,一般民眾體質包括「氣虛、陽虛、陰虛、平和」四種,每種體質進補藥材都不同,若「陰虛」體質的人吃到比較燥熱藥材,會口乾嘴破、滿臉痘、還可能痔瘡出血、氣喘發作、血壓升高、心跳加速;「陽虛」的人吃到補陰藥材,可能會讓手腳更冰冷、拉肚子、血壓偏低等。

陰虛體質吃太燥熱會口乾嘴破
陳玉娟強調,「氣虛」者常精神不佳、易疲倦與內向,可以選擇黨蔘、白朮、茯苓等藥材熬成「竹笙烏雞湯」,可健脾益氣;怕熱、偏好冷飲屬「陰虛」體質,建議以甘涼滋潤食材進補,如豬小排、鴨肉、冬瓜、陳皮等燉煮成的「白玉排骨湯」。

「平和」體質或茹素者建議喝以紅白蘿蔔、牛蒡、玉米、當歸、熟地、黨蔘等藥材煮成的「固本狀元湯」;寒性體質屬「陽虛」,怕冷,進補建議以甘溫益氣食材,如羊肉、薑、蒜等,也可加入核桃、腰果、當歸、白朮煮成「十全大補湯」,不過便秘、嘴破者不宜食用。資料來源:自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