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

南極海底「死亡冰柱」所到之處急凍任何生命!


英國廣播公司》(BBC)攝影師日前在南極海底捕捉到「死亡冰柱」(icicle of death)往下伸張、冷凍海底生物的過程,影片呈現大自然的絕美與威力,震撼人心。這段BBC《冰凍星球》(Frozen Planet)節目播出的影片顯示,冰柱起先溢出溫度較低、密度較高的鹽水;隨著鹽水向下沉落,周遭的液態水立刻凝結成海綿狀的冰。最後,冰柱延伸到海床上,隨即冷凍了海星和海膽。
此過程中,冰柱宛如一位魔法師將細長手指伸向海底,觸碰並毀滅了所有生命,將它們永遠冰封在當下時光。《每日郵報》指出,自1960年發現此名為「brinicle」的自然現象以來,這是人類首度用攝影機將之完整紀錄。
BBC攝影師米勒(Hugh Miller)和安德森(Doug Anderson)利用「縮時攝影法」(timelapse),在南極的小拉卓貝克島(Little Razorback Island)附近海域拍下這段驚人的影片。
原文網址: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年11月24日

科學家開發出可辨別癌細胞噴霧劑

日本東京大學等研究小組首次開發出一種噴灑後可以讓癌細胞發出綠光的試劑,將可幫助發現微小的癌細胞。
日本媒體報道,研究小組開發出一種螢光試劑,可以讓多數癌細胞中的酵素出現反應而發出綠光,只要噴灑在上面,60%至70%的癌細胞在幾十秒到幾分鐘之內就會發出綠色的光。
運用這種試劑,今後可以找出用以往的方法無法發現的1毫米以下的癌細胞,在手術時也可以防止看漏微小的癌,避免癌細胞沒有切除幹淨等問題。
尚未發現該噴霧劑對人體正常細胞有不良影響。該方法無需特殊儀器,成本低、操作簡單,普通醫院也可採用。
研究小組將繼續研究,希望能將試劑運用在所有的癌細胞上,並期待5年內實際將試劑實用化。
由東京大學研究所醫學系研究科教授浦野泰照及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小林久隆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周三(23日)出刊的《科學轉譯醫學》BBC中文網

2011年11月21日

人性本「色」?研究:男人大腦處理裸體圖較快

芬蘭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男人愛看女人裸體不是因為「好色」,而是因為裸體是人類大腦較「易接收」的視覺訊息。人類大腦在處理裸體影像的速度時,比穿正常衣服的還要快上0.2秒,尤其是男性在看女性裸體時更為顯著。
許多廣告、藝術家常用「裸體」來表達訊息,一般人認為,是因為裸體容易讓人產生注意。現在芬蘭坦佩雷大學(University of Tampere)及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則透過實驗解釋這項說法。
科學家分別將男女生日常衣著、泳裝和裸體等3種不同裸露程度的圖片,放在受測者的眼前,並同時紀錄大腦的電波活動。結果發現,裸體圖片出現時,大腦的反應速度最快、再來是泳裝,日常衣著最慢。
另外,當男性受測者看到女性裸體圖時,大腦的電波活動比男性裸體圖還要強烈;而女性受測者看到無論男女生的裸體圖則沒有明顯差異。原文網址: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90分鐘環遊世界

繞地球一圈是甚麼樣子呢?太空站上的太空人,每九十分鐘就會完成一次這樣的事情。最近,機組人員甚至還拍攝了一系列的光敏影像,俯視夜間的地球,並將這系列影片合成出上述影片。不論是地球上,或者是天空中的奇蹟,都一一紀錄在這18段影片中,包含了綠色極光上的紅色極光,城鎮裡的燈火,還有那背景中的點點星光。在框架上若影若現的是太空站本體,有時候還會看到轉動中的太陽能板。請體這段影片一一辨別出地標、城市、國家、天氣現象,以及背景的星座。   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od.html
影像提供: Expedition 28 & 29 Crews, ISAL, NASA's JSC; 編譯: Michael König; 音樂: Do Dekor (Jan Jelinek), faitiche 
 相關網站;http://eol.jsc.nasa.gov/Videos/CrewEarthObservationsVideos/

2011年11月19日

我挺你!

最新證據顯示,黑猩猩不像大部份科學家以為的那麼自私。
達爾文和黑猩猩的共通點,比他認為的更多。在他提出天擇理論而揚名全世界之前,這位博物學家做了一個決定,也是我們長久以來標榜人類和猩猩最不像的基本行為。
1858年,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之前,他的朋友華萊士(Alfred Russel Wallace)寄信和他討論自己的演化理論,內容竟然和達爾文20年來秘密進行研究所得的結論一致。達爾文並沒有為了搶先發表而故意忽視華萊士的研究,相反的,達爾文將朋友的研究綱要與自己論文摘要並列,在緊接著的倫敦林奈學會一起發表。達爾文曾寫道:「我寧願燒毀我的書,也不願華萊士或任何人懷疑我可能強佔別人的成果。」
這種「利社會行為」(一種尋求加惠他人並促進合作的利他主義),如今也在黑猩猩身上發現,而達爾文正是最努力證明人類與黑猩猩有相似之處的人。該研究由美國艾茉利大學尤紀斯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靈長類動物學家德瓦爾(Frans de Waal)與同事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呈現黑猩猩如何面對達爾文當初面臨的問題,不過比較單純一點。
研究人員將兩兩一組的黑猩猩安置在測試房間,只用金屬網分隔。金屬網的某一側有個放了30個代幣的桶子,黑猩猩可以拿來向研究人員換取食物做為獎勵。半數代幣塗上一種顏色,研究人員拿到這種代幣只會給擁有代幣的黑猩猩食物。另一半的代幣則塗上另一種顏色,拿這種代幣可以讓兩隻黑猩猩都獲得食物;如果黑猩猩的行為動機完全以自私為出發點,牠們應該會選擇只讓自己拿到食物(如果牠們是隨機選取代幣,機率則會是各佔一半)。結果顯示,比起對照組,黑猩猩很明顯傾向選擇利社會結果。
德瓦爾表示,過去的研究會做出黑猩猩自私的結論,可能是因為實驗設計不良所導致的。德瓦爾透過電子信件表示:「在以往的研究裡,黑猩猩必須理解複雜的食物傳遞系統,而且彼此距離太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有益對方。」德瓦爾表示,他的研究沒有排除黑猩猩被實驗設計以外的互惠行為影響,例如為彼此理毛髮,或者是其他社會支持。
如果社會支持真的會影響結果,將是未來研究的一大利基。黑猩猩社會奠基於互惠行為,就像研究牠們的茁壯科學社群一樣。科學研究也是一種社會活動,科學家之間長期分享成果,促成雙贏。達爾文認同與人分享獎賞,印證黑猩猩與我們的關係密切。身為互相合作的猿類,「侵佔共同利益」不是一個適當的選擇。資料來源:科學人雜誌

2011年11月16日

美開頭顱研究 自閉兒腦部較一般人「發達」

美國日前發表研究,解剖自閉症兒童的遺體共計7名,根據調查結果發現,這些自閉兒的腦神經元比一般兒童多出許多。研究成果刊載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雖然樣本數並不多,但研究顯示自閉兒大腦生長過快的情況,可能早在母體內就已發生。

研究人員解剖調查7名2歲到16歲的自閉症男孩,其中一名8歲男孩死於肌肉癌,另一名16歲男孩死因不明,其他多為溺水死亡。在檢測屍體的腦部組織後,將數據與另外6名無自閉症、年齡相仿,也是意外死亡的孩童們的腦部組織做對照。結果發現自閉兒的前額葉皮質神經元比一般兒童多出約67%,且腦部重量也多出近18%。

腦部前額葉皮質主管人的言語溝通能力,也是情緒、社交力、行為決策等的控制中樞,自閉兒通常會在上述方面出現困難。由於人的皮質神經元在出生後就不會生長,因此判斷自閉兒在胎兒時期即出現神經元病態增生的現象。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產前胎兒的細胞存在或出現缺陷,可能與罹患自閉症有關。

美國猶他大學(University of Utah)研究人員珍妮特‧萊恩哈特(Janet Lainhart)說「自閉症患者是神經系統生長受到阻礙」。根據研究結果,腦部組織和頭部異常生長現象在嬰兒出生後9~18個月時可以判斷,今後將持續研究腦部神經異常與自閉症產生的關聯性。
原文網址: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2011年11月15日

遠方的極光

有些極光只能在鏡頭下顯現芳蹤。它們因為太暗淡,因此肉眼無法看見。這是由於人眼一次收集光線的時間大約只有數十分之一秒,而相機卻可以無限制地曝光。上面這張如畫般的綠色不可見極光是在美國 阿拉斯加朱諾市所拍攝。極光是由太陽發出的高能粒子,撞擊到地球周圍的磁場時所產生的。這些高能粒子,例如電子質子,由兩極像下雨般落向地球,並撞擊大氣層。被撞擊的大氣分子會暫時失去電子,而當氧分子重新捕獲電子時,就會發出綠光極光有著許多不同的形狀顏色 影像提供與版權: Lance McVay

2011年11月13日

打嗝靠氣 放屁靠菌

英國研究人員說,吃糖不會引起放屁。
以往英國一直有一個說法,多吃糖容易放屁,不過英國腸胃道專家解釋,人體排氣通常有兩個管道,從嘴巴排出的叫做打嗝,從肛門排出的叫做放屁,專家說,打嗝是因為吃東西的時候吃進了太多空氣,通常牙齒不好、吃東西比較慢的人比較容易吃進空氣,這些空氣過不了多久,就會從口腔排出,形成打嗝。至於放屁,主要是腸子裡的細菌消化某些食物所造成的,一般來說,豆類食品比較容易引起腸子的排氣,跟吃糖沒有關係。資料來源:奇摩yahoo

2011年11月7日

冬季飲食 食溫避涼

聯醫醫師引用古語「冬不藏精,春必病溫」,說明冬天人體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也較差,這時應食用羊肉、南瓜等溫性食物,避免吃瓜類、貝殼蟹類等涼性食物,調養生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醫師陳怡如表示,民眾在冬天應調養生息、固守精氣,可由規律均衡飲食與生活起居做起。
飲食方面,可食用羊肉、鱔魚、南瓜、糯米、櫻桃、龍眼等偏溫性食物,或牛、豬、魚類、菇類、山藥、紅蘿蔔及蘋果等平性食材,並避免瓜類、貝殼蟹類或柑橘類等涼性食物。
烹調時,可適度加入枸杞、紅棗、黃耆、黃精、何首烏、益智仁、杜仲與當歸等平偏溫補的藥材;生活作息則應盡量避免熬夜或在天未亮時出門活動,並注意保暖,如此就可做到「冬天藏精」。
陳怡如表示,現代人冬令進補常攝取過多肉類及油鹽等,高脂肪、高熱量反而造成身體負擔,必須適量攝取,否則恐怕補出病來;真正需要冬令進補的對象是體質偏虛寒者,例如抵抗力弱、怕冷、手腳冰冷、臉色蒼白、貧血、倦怠乏力、腹瀉腹脹、尿量多而色淡等症狀的人。
另外,民眾出現感冒發燒、喉嚨痛、急性腸胃炎、皮膚癢等症狀,或紅斑性狼瘡、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處於活動期時也應忌口,才不會加重病情。
陳怡如表示,冬令進補應配合節氣變化、針對個人體質,選擇不同藥材,這樣才能補得恰到好處。資料來源:Yahoo奇摩

2011年11月6日

什麼是重大新聞? 一億女性人間蒸發

世界人口突破七十億,這被視為一個令人悲喜交集的里程碑時刻,危機感伴隨而來。兒童權益組織「國際計畫」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重男輕女造成「人口男性化」的嚴重問題。
自然情況下的出生性別比應是一百名女嬰比一○四到一○六名男嬰,但印度和越南是一一二名男嬰,中國是一二○名。中國有些地區及越南的興安省,甚至高達一三○名男嬰。
印度諾貝爾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一九九○年撰寫〈一億女性人間蒸發〉一文,引起廣大關注,但目前「蒸發」的已逾一點六億人。人口學家相信,未來五十年女性短缺的衝擊,將如氣候變遷一樣深遠。
世界許多地方的婦女慣常遭受殘暴對待,這樣的暴行慢慢受到矚目,公認是本世紀最主要的人權問題之一。然而,這項議題所牽涉到的問題,幾乎還沒有出現在全球議程裡。

婦女迫害是邊緣議題
媒體報導國際事務時,通常著重外交政策、禁止核武擴散、歐洲金融危機等,很難想像會憂慮孕婦、產婦死亡率或女性外陰殘割問題。婦女迫害是邊緣議題,大家寧可探討深奧難懂的「嚴肅問題」。
戰爭奪走多少人命?美國將自伊拉克撤軍,原因之一是美軍在這九年中死了四千四百人。但在巴基斯坦,過去九年來,就有五千名婦女因為被認為違抗不從,而被家人或姻親浸入煤油點火焚燒,或被硫酸燒灼,這種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情況,比戰死還更悲慘。
西方國家也有性別問題,但在富裕國家,性別歧視大多跟薪資不平等有關;而在世界許多地方,性別歧視卻是致命的。比如在印度,母親帶著女兒去接種疫苗的比例少於兒子,光是這一點,就要為印度五分之一的失蹤女性負責。

美國外援 極少針對婦女
當某國一位重要的異議分子遭逮捕時,媒體會當頭版頭條新聞;而十萬名女孩常態性地遭綁架及非法賣到妓院,媒體甚至不認為是新聞。疏忽這個主題的並不是只有記者,美國的對外援助中,特別針對婦女的不到百分之一。
一九九○年代開始,超音波儀器普及,孕婦能知道胎兒性別;在中國和印度,如果發現懷的是女嬰,許多父母選擇墮胎。為了防止性別選擇性墮胎,兩國禁止告知孕婦胎兒的性別。
但研究顯示,當禁止選擇性地把女胎墮掉,就有更多女兒在嬰兒時期夭折,母親對不得不產下的女嬰,在照顧方面馬虎草率。印度一至五歲的女孩跟同年紀男孩相比,死亡的可能性多了百分之五十。
虐待女孩事件的全球統計數字高得令人麻木。過去五十年遭到殺害的女孩,比死於二十世紀所有戰爭的男性還多。


一億個女性從人間蒸發,是文化歧視還是經濟因素?
許多研究顯示,與經濟因素有關。如果經濟條件好,家庭對男性的依賴降低,女性地位就會上升。畢竟對廣大農民來說,養兒是為了防老,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相反的,一旦女兒「價格」高,有楊玉環那樣「一朝選在君王側,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絕佳機會,那麼「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就會成為一種新的社會風氣。

女性勞動力挹注經濟
二十五年前,印度女嬰裘拉才二十天大,重男輕女的父親便要她母親妮拉在殺了女兒和離婚中做個抉擇,妮拉選擇帶著裘拉和大女兒離開。妮拉離家前,對丈夫說:「總有一天,我會以這個女兒為傲。」
二○○九年,二十三歲的裘拉當選印度世界小姐。她說:「我人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讓我媽覺得留下我是值得驕傲的決定。」
研究東亞蓬勃發展的經濟學家注意到,年輕女性以前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微不足道,現在國家把她們注入正式經濟,大幅提升勞動力。更何況,目前全世界有數十位女性總統、總理,北歐就有八位。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寫道:「要是沒有女人,有多少男人會是今天的模樣?少之又少,先生,少之又少啊!」
十九世紀,主要的道德挑戰是奴役制度;二十世紀,則是對於極權主義的抗爭。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道德挑戰,將會是全球對於性別平等的奮力追求。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

2011年11月1日

中醫補氣 治療慢性疲勞

42歲的王先生平時工作忙碌步調快,每天下午都覺得十分疲累想睡覺,他想強打精神卻止不住睡意,假日休息時,則整天都想睡,讓他十分困擾。

門診中,常可見到以疲勞為主訴症狀的患者,如果疲累的情況多出現在勞動後,休息後可以改善,那是身體需要休息的正常反應,可以不必太擔心。但如果有超過6個月以上,無法解釋的持續或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且疲勞並不是因為過度勞動所導致,無法經過休息改善,或伴有記憶力或注意力缺損,勞動後極度疲憊,睡眠仍無法改善疲勞、肌肉酸痛、非發炎性的多發關節痛,與以往不同型態或嚴重度的頭痛、重複發生的喉嚨痛、頸部或腋下淋巴結腫痛等,要小心是得了「慢性疲勞症候群」。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中醫屬「虛勞」,五臟的虛損都有可能發生,可以包括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臨床上以氣虛較常見,現代人其實營養都很充足,但因為生活較忙碌緊張,常容易因為緊張壓力而容易疲累。
例如個性緊張及壓力較大的人容易造成「肝鬱」,肝鬱久則容易損傷脾胃正氣,導致脾氣虛,容易疲勞、倦怠乏力,甚至有些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容易肚子脹氣,大便不成形的情形。
中醫常用治療氣虛的處方有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四君子湯等,常用的補氣藥物有黃耆、人參、白朮、山藥、大棗等。
另外還需要針對造成氣虛的原因加以改善,如果是跟緊張壓力有關,則需要加疏肝的藥物,例如加味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等,或使用甘麥大棗湯來幫助舒緩情緒壓力。
睡眠品質也容易影響隔天的精神狀況,如果合併有不易入睡或淺眠多夢者,則需要從睡眠方面著手,才能改善疲憊的情形。
除了藥物之外,另外調整生活作息也可以改善疲累的情形,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氣虛,喚醒細胞的活力,如果是下午的精神較差,可以利用午休時間小睡一下,不過時間最好控制在15至30分鐘比較恰當,最長在一小時以內。
建議晚上在11點前就寢,有助於五臟機能的休息恢復,另外泡澡可以增加血液循環,幫助肌肉放鬆,也有助於消除疲勞。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資料來源: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