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特寫:雞糞——中國能源的未來?

在北京郊外一座規模龐大的家禽養殖場內,一排排紅色屋頂的房子內,養著300萬隻雞。
它們都養在層層疊高的籠子裏面,每年生產的雞蛋數量將近5億隻。
德青源公司把這些雞蛋裝箱,運到北京各地。中國首都70%的雞蛋都是這家農場供應的。
不過,雞蛋還不是這些母雞所生產的唯一產品。
它們每天排洩212噸的雞糞,散發出的氣味教人窒息。
但是,與其把雞糞倒掉,農場方面看出了商機。

新能源
雞糞從籠子掉到運輸帶上,運輸帶把廢物送到處理廠。
就這樣,雞糞裏面的甲烷氣體被抽取用來發電,賣給中國國家電網。餘下來的雞糞則用來堆肥。
德青源農業科技公司副總裁潘文智認為,這樣的計劃十分重要。
潘文智說:「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的煤氣供應再過幾十年就會耗盡。因此,中國必須開發新的能源。」
透過用沼氣發電,這家農場加入了中國摸索可持續發展藍圖的行列來。
德青源公司計劃在國內其它地方再建設幾座這樣的農場。

「可持續發展」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與溫室氣體排放國,要有效解決全球暖化問題,北京政府將扮演關鍵角色。
中國70%能源供應依賴煤炭,而這樣的能源供應關係到中國的經濟能否繼續增長。但是這驚人的快速增長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儘管整體能源需求仍在飆升,北京有計劃控制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政府許諾,到2020年,中國15%的能源須由光能、風能與水力發電等非化石燃料供應。但是許多環境科學專家都認為,政府還需要做得更多。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外事總監喻捷說:「保護環境並非只在於控制污染,而是需要與國家的經濟發展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達致可持續發展。」
但目前為止,經濟發展始終是中國政府的重中之重。

在德青源這座大養殖場附近居住的一家農戶鮮明地說明了這種矛盾。
39歲的賀福敬(音譯)和他的妻子跟女兒過著簡單的生活,他們的爐灶燒的是養殖場提取自雞糞的甲烷氣,煮的是大院裏自家種植的瓜菜。

但是以務農為生的賀先生一直夢想著過上城市裏有車有房的生活,同時卻也擔心環境污染對六歲的女兒會造成些甚麼影響。
站在菜棚裏,賀先生說:「吃水有些擔憂。」
「誰都想孩子活得健康,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得靠政府。」

中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政府也一直強調要先改善人民的生活。然而,大自然要為此付出的代價,卻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