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到老婆;另一方面,根深蒂固的『嫁妝』習俗卻是很多養女兒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失衡也已經波及印度社會的婚姻家庭模式,『童婚』、『換婚』、『群婚』、『租婚』等醜陋現象死灰復燃,性犯罪形勢日益嚴峻。根據統計結果,印度男性已經比女性多了整整4000萬人,新生的男童又越來越多,未來的社會隱患可想而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為此發出警告:印度如果不採取嚴厲措施解決問題,未來將面臨難以意料的嚴重社會問題。
本來,如此稀缺的印度女子應該是『世上珍品、百萬寶貝』,男子要想娶到媳婦,必然要費盡心思,送上厚重的彩禮,妻子過門後更應百般珍愛。然而,事實正好相反。在印度,結婚時,女方反而給男方價值不菲的嫁妝,男方甚至理直氣壯地向女方索要財物!如果沒有嫁妝,或嫁妝達不到男方的要求,那麼必定成為被恥笑、侮辱、虐待和欺凌的對象,甚至發展到被迫害致死的地步。
2003年5月20日,印度北方一個小村中,22歲的女人巴比塔和她年僅一歲的女兒因嫁妝糾紛被夫家活活燒死。巴比塔婚後,夫家一直嫌她帶來的嫁妝少。為此,父親東拼西湊借了5萬盧比給她,但男方並不滿足,又要追加一輛三輪摩托車。可三輪摩托車的價格至少10萬盧比,巴比塔家根本買不起。這種有關嫁妝的慘劇幾乎每天上演。不少家庭為了能使女兒嫁出去,且婚後不受夫家刁難,只好到處籌錢,最後落得傾家蕩產。
開國總理尼赫魯曾深惡痛絕地說:『嫁妝是邪惡的,是文明進步的障礙。』他在1961年力主通過《反嫁妝法》,但此陋習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隨著近年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嫁妝的價碼水漲船高,婚禮的奢華程度與日俱增,普通印度家庭十幾萬、幾十萬人民幣的花銷很平常,已經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童婚:近一半女性18歲以前結婚

然而時至今日,藐視婚姻法的仍然大有人在,尤其是在拉賈斯坦邦等地一些封建落後的農村,每逢4月底的『阿卡蒂節』,就有人給包括嬰幼兒在內的上千名兒童舉行集體婚禮,絕大多數『新娘』、『新郎』對婚姻一無所知,更有不少是在父母的懷裡完成婚禮儀式的,有的在吃奶,有的在吮吸手指,還有的在大聲啼哭。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齡提高到21歲和18歲,但在許多地區,特別是山區部族,童婚仍很盛行。原因之一是童婚比較廉價;其次,童婚是印度教經典所提倡的。
研究結果表明,受童婚影響的不僅是16~17歲的青春期少女,還有大量14~15歲年齡更小的女孩。印度政府雖然在法律中規定了結婚年齡,但卻沒有相應的執法措施,對違法者最多只是處以15天的拘役和1000盧比的罰款。印度童婚現象屢禁不止的另一個原因是缺乏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在印度,尚無法律形式上的結婚登記制度,童婚可以或隱瞞新郎新娘的年齡,或暗地舉行儀式。
租婚:給別人換取生活費
在古傑拉特邦等一些地方,『租老婆』的生意很紅火,每月約一千多元人民幣就可以租到,還可以經常換。阿塔‧普拉哈帕蒂是一個生活在古傑拉特邦的農民,將自己的妻子拉克西米出租給當地富有的地主,並收取175美元一個月的租金。而在當地,一個普通農民每月只能掙到22美元,妻子拉克西米將與他人生活,並與他發生性關係。
在該邦北部的其他村莊,一些養女的家庭與專門的租妻經紀人交易。經紀人通常從尋租方收取6.5萬~7萬盧比的服務費,再給出租女孩的家庭支付1.5萬~2萬盧比。許多『中間人』在落後村莊甚至只給500盧比打發出租女孩的家庭,要價多少取決於女孩的家庭的貧窮與絕望程度。
換婚:親友間瘋狂求女

群婚:因過於貧困不分土地不分家
一些貧困、低種姓的家庭,娶不起老婆,便一家兄弟合娶一個,形成事實上的『群婚』。近日據外媒報導,印度一名女子有5位丈夫,而且這5位丈夫都是親兄弟。女子每天選擇一名不同的男子同寢。據悉,他們已經育有一個孩子,但是還沒有確定到底是哪位兄弟的骨肉。
在當地人的觀念裡,一夫一妻制是一種很平常的婚姻關係,它的致命缺點就是不能使家庭興旺;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更不可理喻,他們認為妻子越多,生孩子也越多,容易使家庭變得貧窮。相反,一妻多夫則是最理想的婚姻形式,最受人們擁戴。這主要是因為幾兄弟共娶一個妻子,家裡人多,不用分家,勞動力強,家庭財產不會分散,家境會越來越興旺。也就是說,保護家庭為單位的財富和生產力,成為當地人認同一妻多夫婚姻形式的根本原因。 印度北方邦西部的米魯特、巴格帕特和穆扎法那加縣的賈特人,祖祖輩輩以農為生。因此,他們對土地看得很重,每家都把擁有土地的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重要標誌。為了不使土地進一步分割,兄弟多的人家只好一人成家,其他人打光棍,但實際上是與成家者共用一個妻子。
原文網址: NOWnews 今日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