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叫華彥鈞,乳名阿炳,江蘇無錫人。他從小隨做道士的父親在道觀里長大,道士們做道場用的樂器竹笛、三弦、二胡、琵琶等樂器他逐漸地全都學會了。十五、六歲時,他已成長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1918年父親去世,阿炳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為雷尊殿的住持。但年輕的阿炳經不住周圍人的恭維、引誘,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1928年,他的雙目失明,人們從此以後習慣地叫他瞎子阿炳。由於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也變賣一空,他開始了流浪的賣藝生涯。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就是在這種比乞丐強不了多少的流浪賣藝中度過的。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能夠保存下來,要歸功於楊蔭瀏(楊早年曾向阿炳學過樂器演奏)、曹安和兩位音樂家。1950年暑假,時在中央音院工作的這兩位音樂家,攜帶學院剛剛買到的一台進口鋼絲錄音機回到家鄉無錫。他們在一間破舊的小屋裏,找到了找到久仰大名的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要為他的演奏錄音。而這時的阿炳已經有兩年多不拉二胡和彈琵琶了,手頭也沒有樂器。楊蔭瀏就從樂器店現買了琵琶、二胡各一把,阿炳練習了三天之後,錄下了《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等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錄音後阿炳並不滿意自己的演奏,他說:“荒疏太久,兩隻手不聽使喚,奏得太壞了,我自己聽著不入耳。我很高興給你們錄音,但要等我練習一個時期,下次再繼續錄音”。但第二年當他們再去看望阿炳時,這位飽經滄桑的民間音樂家已經因病去世了,他們錄製的《二泉映月》等六首樂曲,成了阿炳僅存於世的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