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5日

台灣來鴻:「女王」顛覆「敗犬」的岐視

最近突然驚覺,我的周遭在不知不覺間,竟然出現了一批年過40,卻仍然小姑獨處的女性。
這些朋友都認識了很多年,當大家都還年輕的時候,不會在意誰有沒有結婚,但是一過35歲,有沒有結婚,就成了一個標記;在女性的社交圈中,很自然地把「結了婚,有小孩」的女性劃成一國,沒結婚的是另外一國,兩個圈子就像兩個風俗民情不同的國
家,關心的重點、愛談論的話題,天差地別。
這幾年,與這些沒結婚的女性朋友相處,很明顯可以感受到氣氛的差異。
35歲的分水嶺
她們在35歲以前,話題的焦點是工作與男人,有對工作的雄心壯志,也有戀愛的酸甜苦辣,但是過了35歲以後,如果和男朋友分了手,男人的角色便逐漸從生活中淡出。
這時候,親朋好友威脅帶恐嚇的相親邀約開始上場。如果拒絕,周遭親友便開始恐嚇說:「難道妳要孤獨終老嗎?」於是懷抱著害怕晚景淒涼的恐懼,她們勉為其難地開始接受各種「相親」。
經濟獨立的職業女性,到了一定的年紀,看男人的眼光,與情竇初開的少女完全不一樣,她們不企求自己的男人像木村拓哉一樣帥氣,但希望他看上去能夠體面大方;她們也不期待自己的男人像郭台銘一樣有錢,但要求他有一份穩定與還算寬裕的收入,她們不會被浪漫的鮮花吸引,在乎的反而是這個男人是否能與自己有更多的心靈交流。

無害的男人難尋
最近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嘗試了幾次「相親」,結果都以「不來電」收場,她說:「我只希望找一個「無害」的男人,但沒有想到,連「無害」的男人都很難找!」她認為,男女到了一定的年紀,經過社會歷練,個性、想法、生活習性都已定型,她不期待對方能為自己改變,同樣地,也認為自己無法配合對方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要找一個「身、心、靈」都與自己相契合的「無害」男人,的確不容易。
於是,時間就這樣慢慢地流逝,這些未婚的女性朋友一過了四十歲,便開始有「要孤獨終老」的心理準備,她們開始計算著,要存多少退休金才可以一個人安度晚年;甚至與其它的未婚女性,相約要一起住進豪華的養老院,讓專業的照護團隊取代丈夫孩子來照顧自己,所以她們更加努力工作,職位也就爬得也愈來愈高。
可是這個時候,即使是已高唱男女平權的台灣,她們還是會感受到許多異樣的眼光,前一陣子,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被其它立委稱呼她為「老處女」;衛生署長楊志良,還公開發表「女性不結婚,容易得精神病」的言論,這些言詞雖然都引起女性團體抗議,但是卻反應出台灣社會在潛意識裏,對於不婚女性的岐視。
最明顯的是,男性即使是離了婚,在同儕之間,往往會被稱為「鑽石王老五」,但是如果碰到未婚的女性主管,許多部屬就會覺得「很倒霉」,部屬們還會私底下抱怨說:「她就是因為這樣吹毛求疵,所以才嫁不出去。」在言談之間,老愛開未婚熟女的玩笑。

隨心所欲的敗犬女王
台灣的流行文化常受日本的影響,日本把未婚的熟女稱作「敗犬」,認為只要是年過三十的女性,不論事業多成功,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戰場上的一隻「敗犬」,因此,這幾年「敗犬」一詞也常被台灣社會廣泛引用來形容未婚的熟女,多少帶有一點岐視的意味,不過,前一陣子台灣一部講述單身熟女生活的連續劇「敗犬女王」,意外地受到廣大的歡迎,多少是因為這部連續劇反映出台灣單身熟女的心聲。
現在台灣的未婚熟女會用「敗犬女王」來形容自己,因為「女王」兩個字,顛覆了「敗犬」的岐視,當我看到那些單身女
參考來源: BBC 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