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3日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CITES公約簡介

(法新社巴黎11日電) 「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締約國13日將在卡達集會,這項公約是由80國在1973年簽署,2年後頒布實施。
這個由
聯合國負責的公約共有175成員國,為超過3萬3500種交易物種提供各層面保護,包括活體、毛大衣、美食原木、樂器和傳統中藥。會員國每3年集會一次,投票決定是否縮緊或放鬆某一物種跨國交易限制。提案須獲得2/3多數同意,之後由成員國各自立法實施。
根據所需保護,CITES將物種分成3層級:
第一層級:瀕臨絕種、禁止或嚴格限制買賣的約530種動物和逾300種植物,如老虎、類人猿、雪豹、海龜、蘭花、仙人掌等。黑鮪魚也將在杜哈會議表決是否列入。
第二層級:「不見得瀕臨絕種,不過買賣必須控制以避免危害生存」的4460種動物和2萬8000多種植物,如部份靈長類、鯨魚、鱷魚、大鯨鯊等。杜哈會議也將表決是否將某物種在上述兩層級間移動。
第三層級:包括至少1國明文規定保護、且必須透過「國際合作」監督買賣的近300物種,包括中國紅珊瑚、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的鹿羚、印度的孟加拉狐、宏都拉斯嘯鴨,以及南非各種類的考鍬甲屬蟲。(譯者:中央社)yahoo奇摩